關於另類療法的思考

by Allen Chen
關於另類療法的思考

這個禮拜的科會,剛好學姊分享到一個之前他在老年醫學病房照顧的病人。病人因為肺炎入院,過程中家屬詢問是否能照會中醫給予治療,然而由於病人狀況不佳,因此當下團隊醫師是拒絕了家屬的要求。然而,後來卻發現家屬藉由探視的名義,找了疑似是中醫師的人來,並且偷偷的餵病人中藥。當時醫療團隊發現了此事,但為了不惡化與病人家屬破壞關係,因此並沒有說破禁止,只是在病情解釋時跟家屬說明自行治療可能會帶來的風險。

後來病人狀況不佳,轉入加護病房,然而家屬仍然利用探視時間時偷灌中藥。加護病房的醫師了解後,便要求家屬若執意要自行餵食中藥,必須要填寫切結書。

姑且不論中醫是否為另類醫療,畢竟也有許多中醫是經過嚴謹的教學以及訓練,這邊在科會上討論到的是:「病人尋求另類醫療的問題」

到底應不應該點破病人家屬自行餵藥的問題,並給予強力禁止或要求切結?另外,面對執意要進行另類療法的病人或家屬,又該如何因應呢?我想這是在臨床上時常遇到,也值得思考的問題。

安寧病房的主任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安寧病房,尋求另類療法是很常見的。我們常覺得病患或家屬尋求另類療法,就是代表他對我們不信任,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擔心另類醫療對於病人造成傷害,難道家屬不會擔心嗎?」


很多時候,病人或家屬尋求另類療法,並不一定代表他對我們的醫療失去信心,他可能只是想要為自己或家人再多做些甚麼,但他們不一定有辨別資訊的能力。這時,與其和家屬站在對立面,不如試著為病人的用藥安全把關。以下是在各個階段,我覺得可以嘗試的作法:

一,建立信任,為病人的用藥安全把關

有時,當我們第一時間就嚴格禁止病人或家屬使用另類療法,病人或家屬反而不一定會停止使用,反而是會怕我們知道他們正在使用另類療法,而偷偷摸摸地進行,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一樣。久而久之,病人對醫師有所隱瞞,醫師也會覺得病人不誠實,信任會慢慢瓦解。

比起嚴格禁止病人或家屬尋求另類療法,我們或許可以採取另一個方式:先了解病人的動機,並且詢問藥物的成分或內含物。

當我們採取比較開放的態度,病人或家屬也會比較願意告訴醫師他們正在使用的藥物,而當他們對醫師仍有信任時,醫師的說明也較能夠讓病人或家屬聽得進去,進而達到把關用藥安全的目的。當病人使用的另類療法並不會和目前的治療產生衝突,也對身體不會有害時,或許我們也可能可以試著讓病人並行這兩種治療。

然而,當我們無法評估另類療法是否有害,或是此另類療法的確有害,或是病人只願意尋求另類療法而忽略現有正規治療,又無法說服的話,該怎麼辦呢?

二、藉由群體的力量,加強說服力道

有時候,病人會有很多家屬,但不一定每個家屬都會堅持尋求另類療法,此時我們可以試著讓其他家屬也了解病人狀況以及醫師端的考量,藉由其他家屬的力量,好好與堅持另類療法的家屬討論,藉由群體的力量,來加強說服的力道,或阻止某些家屬堅持給予有害的另類療法或是忽視正規醫療。

然而,若病患沒有其他家屬,又或者是這個病人或家屬堅持要使用有害的另類療法或忽視正規醫療,又該怎麼辦呢?

三、無法說服,要考慮保護自己

每個人的價值以及思考方式不一,有時候也會遇到真的難以說服或是對另類療法抱持著無比堅定的信仰,對正規醫療抱持著無比巨大的敵意的人。這樣的人往往難以說服。然而,弔詭的是,當病人狀況惡化時,這些人不一定會覺得是他們忽略正規醫療,或是堅持採取另類療法的問題,反而會回過頭來怪罪醫師,覺得是醫師沒有好好照顧病人,又或者是醫師的治療或藥物惡化病人的狀況。

面對有些無法溝通的人,就要學會保護自己。有些醫師的作法是,若堅持要採取另類療法,則請另請高明。有些醫師則是會要求病人或家屬要填寫切結書,載明醫師已清楚告知病人及家屬相關的風險,但病人及家屬仍堅持進行另類療法,後果須自行負責。無論是哪種做法,總之,為了避免之後的糾紛以及被歸咎於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要適當的保護自己。

台灣人傳統上,總是覺得西醫治標不治本,西藥吃多了傷身,因此相較之下,更容易去尋求另類療法。而隨著網路的發展,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治療以及廣告在網路或社群上到處流竄,常常會導致病人或家屬不僅花錢又傷身。

而在第一線服務的醫師,看到這種情形往往是既生氣又無奈,氣的是這些推廣另類療法為了賺錢的人將人命視如草芥,無奈的是明明有很多病人接受正規治療可以有好的預後,但卻投入這些另類療法的懷抱,不僅傷了荷包,到最後犧牲的還是自己的健康。

或許,提升大眾的「健康識能」,才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吧。

其他相關貼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