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醫科好同事兼好學長 陳和謙 PO 了一段老人在家中跌倒的 影片。影片當中的老人,拿著助行器正要往前走,但突然之間,重心不穩,向後摔了個四腳朝天。這位老人在跌倒後,生活功能急遽的下降,進而產生了許多的併發症,多次往返醫院。最後甚至需要居家醫療的協助。
跌倒,為何重要?
根據國健署在2017年的統計,在台灣每6位老人中,就有1位老人曾經有過跌倒的經驗。而老人因為身體功能的退化,導致跌倒後骨折、顱內出血、長期臥床的機率較年輕人高了許多。嚴重者,甚至會造成長期的失能以及死亡,因此,對於跌倒的預防應該要更加的重視。
為何老人容易跌倒?
造成老人跌倒的原因有很多,大致上可歸類與兩大類。第一,是生理上的問題,第二,是環境造成的障礙。
生理上的問題,包括了視力的退化、聽力的退化、肌力的下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神經疾病如中風、失智、帕金森氏症、周邊神經病變;代謝性疾病如血壓、血糖的異常;甚至骨骼肌肉的疼痛無力、慢性貧血、急性的感染以及尿失禁,都有可能導致老人跌倒。而種種慢性疾病衍生的多重藥物問題,更是增加老人跌倒的發生率。
而環境的障礙,則包含了光線不足、路面不平、眼鏡度數不夠、鞋襪不合腳、或是輔具不適合等等。
可以這樣說:
除了好好的控制慢性疾病、改善失能以外,我們還可以從改善環境障礙做起,進而減少跌倒的產生。
何謂無障礙設計?
無障礙的概念,最早出現於1950年代的歐洲以及美國。目的是為了去除環境中的各種障礙,讓行動不便者能夠立使用這些設施。
因此,各國紛紛訂出了關於無障礙設施的設計規範,而台灣內政部營建署也編寫了「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文件當中針對各種常見空間如通道、浴室、樓梯、客房等,有各式各樣關於寬度、坡度、高度等詳細的規定。
然而,無障礙設施畢竟是為了行動不便者而設計的。那麼,有沒有一種設計,是無論各種性別年齡,行動方便與否,都能夠使用的呢?通用設計 (Universal design) 的概念就是為此而產生。
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
通用設計,是由一位名叫 Ronald L. Mace 的美國設計師,在於1980年代起,開始大量提倡的概念。無障礙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減去行動不便者所面臨的障礙;而通用設計的核心概念,則是讓不分男女老幼、包含行動不便者,所有人都能使用。
而通用設計的理念,包含了七個原則,分別是:
① 公平使用 (Equitable Use):不區別或排除某些使用者
② 彈性使用 (Flexibility in Use):不論使用者的身體狀況為何,都可以有靈活運用的彈性,並且方便使用
③ 簡易及直覺使用 (Simple and intuitive):不論使用者的教育程度為何,都能輕易地了解如何使用。
④ 容易理解的信息 (Perceptible Information):不論使用者的感官能力如何,都能夠接收到必要資訊。
⑤ 容許錯誤 (Tolerance for Error):可以保護使用者,就算操作錯誤也不至於產生危險。
⑥ 省力 (Low Physical Effort):讓使用者可以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以及技術就能使用。
⑦ 適當的尺寸及空間供使用 (Size and Space for Approach and use):不論使用者的體型或是移動能力如何,都有足夠的空間讓使用者能順利使用。
總括來說,通用設計,就是一種「讓每個人,都能方便、簡單、輕鬆、安全的使用」的設計理念
寫在最後
每重看一次這部老人跌倒的影片,都還是覺得怵目驚心。跌倒對老人來說,不僅僅是一次意外,更是偏離正常老化,朝向失能偏斜的開始。希望未來通用設計的概念能更加普及,透過這些更加良好的設計,讓老人跌倒的發生率降到最低,也能讓各式各樣的人們在生活上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