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擁護的理論 v.s. 使用的理論

by Allen Chen
心智模式:擁護的理論 v.s. 使用的理論

心智模式決定我們如何看待及回應這個世界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桌上有半杯水,樂觀的人看了,會因為這杯水是半滿的水而慶幸;而悲觀的人看了,則為了這杯水是半空的水而傷心。

同樣的半杯水,看待的角度不同,所帶來的解釋就不同。

而面對這半杯水,每個人選擇的行動也不同,有的人想要把他喝掉,有的人想要把他裝滿,有的人可能會擔心這杯水有毒,而不敢觸碰。

面對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解釋,以及進一步引發的行動都不同。而在這背後隱藏的邏輯,就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定義上是指「某人關於某事在現實世界中如何運作的思考過程的解釋。」也就是說,心智模式,決定我們如何看待,以及回應這個世界。


擁護的理論 v.s. 使用的理論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智模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真正了解隱藏在自己思考以及行動背後的心智模式。相反的,有些人會成為「說一套做一套」的人。根本的問題,其實是他們沒有分清楚自己「擁護的理論」,以及「使用的理論」上的不同。

擁護的理論,指的是一個人言語中表達出,他所遵守的價值觀、他對於事情的解釋方式,以及他會採取的行動背後的原因。

使用的理論,則是一個人實際上遵守的價值觀、對於事情的解釋方式,以及行動背後的原因。

例如,有的人可能嘴巴上會說:「我是一個開明的主管,為了讓公司更好,歡迎各層級的人有意見都可以直接反映,就算是對我的批評也沒關係。」然而,當真的有人和他意見不合時,他卻懷恨在心,認為對方都在跟自己唱反調,甚至在對方的背後處處刁難。

這樣的情況,就是擁護的理論(我是開明的主管),以及使用的理論(我希望下屬不要有不同意見)兩者產生了落差。

擁護的理論 vs 使用的理論

解決方式:反思、接受、與調整

為了解決「擁護的理論」,以及「使用的理論」之間的落差,我們必須要時常停下來,對於自己的思想以及行動做出反思。唯有認清我們自己的思想以及行動,到底是依據我們「擁護的理論」,還是依據其他「使用的理論」,才能夠辨識出其中的落差。

第二件事,是要接受這之間的落差。擁護的理論與使用的理論間產生落差,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很有可能擁護的理論,是我們想要達成的願景,然而目前的自己還沒有達成而已。因此,比起產生防衛性的心態,認為自己言行沒有不一致,反而更應該接受自己言行不一的地方,這樣一來,才有進步的機會。

最後,是針對落差,做出調整。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藉由閱讀或者學習,來了解自己可以如何朝著擁護的理論前進;也可以透過紀錄,或是藉由他人的回饋,來讓自己更加看清自己的思想或是行動,進而做出改變。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許「擁護的理論」與「使用的理論」之間的落差。那就是理想中的自己,與現實中的自己的差距。然而最重要的,並不是否認這些差距的存在,而是接受這個事實,並且想辦法減少自己與擁護理論的距離。

如此一來,才能夠繼續朝著理想中的自己前進。

其他相關貼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