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星期天休假的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另外,你知道巴斯光年其實是 made in Taiwan 嗎?這本〈開箱臺灣史〉,告訴你許多你不知道的台灣。
這本書的作者,是吳宜蓉老師,吳老師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是故事Story Studio、《國語日報週刊》的專欄作家,也是一位國中歷史老師。
我記得我小時候開始接觸歷史,就是從故事的方式。從看橫山光輝的三國志漫畫,後來看三國演義,再來慢慢到春秋戰國、甚至日本的歷史故事。可以說,故事啟發了我對歷史的興趣。
而這本開箱台灣史,用幽默有趣,甚至非常多迷因的方式,跟你說許多你未曾想過的故事。讓你覺得歷史其實並不是只是單純枯燥乏味的背誦,而是許多符合人性的選擇以及變化。
以下想分享一些我從書中獲得的想法。
故事與文化
歷史充滿著許許多多的故事,而其中,神話又是經由代代相傳,關於遠古人類發展的一些傳說。不過,不同族群的神話,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那個族群的文化。
以天地的神話來說。達悟族的神話是:很久很久以前,天空和大地原本非常靠近。後來出現了一個巨人,把天地撐開。這個時候,從海裡跳出來的魚黏在了天上,隨著天空的上升,就變成了銀河。
而在鄒族的神話裡面,古老的天空也與山非常接近,壓縮萬物的生存空間。這時,有一隻叫做維維克來的小鳥自告奮勇的來幫忙。揮一揮翅膀,向上一飛,就把天空舉高了。這也可以對應到鄒族當中,對於繡眼畫眉的重視,甚至在外出打獵時,都會根據這種鳥的叫聲,來判斷此行是否會順利。
歷史與教育
在書中也提到,許多的教育,都包含了價值觀的傳達。以我們最熟悉的鄭成功來說,在過去的課本當中,都傳達出他是一個反清復明,非常忠心,具有浩然正氣的一位忠臣;但如果是對於當時被他俘虜的荷蘭牧師來說,鄭成功就變成一個殘酷暴虐的君王;而當時的英國的探險家必麒麟,則稱他是一個聲名狼藉的海盜。在日治時代,由於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所以就稱鄭成功為傳承日本精神的種子。
那對於元首的崇敬,在日治時期,就充斥著讚頌天皇與皇后的內容。而民國初期的課本當中,則是充滿著對於蔣總統的歌功頌德。
或許就像書當中說的:「任何時代的官方教育,都是刻意的精心安排,內容再怎麼有趣,也不要輕易放棄懷疑;任何學習的本質都是自主學習,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思考問題。」
持續融合的臺灣
由於台灣前前後後來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包括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漢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和新移民,所以台灣的文化,其實是一個多種文化融合的文化。
例如過去,台灣因為渡海移民,所以非常多人崇敬守護出航順利的媽祖,但後來,隨著人民的需求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乾旱、盜匪等等,都會去拜媽祖。
而在早期民國政府的年代,由於希望反共復國,所以有非常多的中國文化教育, 例如台北市的街道名稱,多與中國的地理位置相關。到了 1950 年代,因為美援的關係,許多人接觸了非常多的美國文化;1990 年代,許多人開始哈日;而到了 2000 年後,韓流興起,許多人開始崇拜韓國文化。而隨著近年來的新移民不斷地增加,又開始出現了許許多多東南亞的文化
相信台灣能夠藉由融合如此豐富的文化,可以越來越有多樣性,逐漸成為台灣獨有的特色。
後記
這本書的文字敘述非常有趣,所以閱讀時讀得很愉悅,一下子就不知不覺的把整本書看完了。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非常適合閱讀。相信藉由這本書,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的故事,更加熟悉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