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如何讓人聽你的:改變他人的溝通技巧

by Allen Chen
如何讓人聽你的:改變他人的溝通技巧

在現代社會中,無論在工作領域,或是在其他場域中,都不可避免要與其他人溝通。善於溝通的人,可以讓身邊的人都支持他,化阻力為助力;反之,不善於溝通的人,很有可能落入四處碰壁,無人支持的窘境。因此,如何溝通,如何說服,是一個必備的技能。這本〈如何讓人聽你的〉,就是一本關於這方面的書籍。

在書中提到了不少方法,以下三點是我自己特別有感的地方:


啟動身分認同,化被動為主動

書中分享的第一個重點,是啟動身分認同。換句話說,就是讓別人覺得他是從被動的被要求,變成自己主動地想要做。有研究曾指出,希望小孩幫忙做某件事時,比起單純的跟他們說「可不可以幫我做某某事」,不如請他成為我們的小幫手。被稱做小幫手的孩子,會更願意協助。除此之外,有時父母也會跟小孩說「你要當弟弟妹妹的好榜樣」,來鼓勵小孩好好表現。這些都是賦予身分認同的方式。

除此之外,當我們希望別人改變作法時,與其單純要求別人改變,不如換句話說,跟對方說「我們其實還可以怎麼樣」,透過提供選項的方式,把主導權交給對方。通常這樣的說法,對方會比較容易接受,比較不會有防衛的心態。

在〈原子習慣〉一書當中,也提到了身分認同的重要性。人們總是會想要透過一個個的行為,來去強化他們自己的身分認同,這就是最好的內在動機。因此把主導權交給對方,賦予對方一個身分,反而會讓對方更加心甘情願的按照我們所期待的方式行動。


堅定自信的語調有助於說服

另外,語調也會有影響我們的說服力。較為遲疑的語氣,或是「呃…」、「嗯…」之類的語助詞,都有可能會減少別人對我們的信任感。書中舉了川普為例,雖然他的言論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但他那種肯定且自信的語調及表達方式,就會在無形中增加他的說服力。

這讓我想到在醫病溝通中,雖然病人的有時也會有無法完全掌握,或者是出乎意料的狀況。但如果面對病患時,語調堅定且自信,比起充滿遲疑的語調,自信的醫師也會讓病患更加安心。


語言的具體程度,會呈現出不同的感受

第三,我們可以用語言的內容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書中提到了語言的「具體程度」會讓聽者有不同的感受。具體的語言,可以讓人覺得比較能夠掌握,也可以讓人比較好理解。因此,如果要說明複雜的概念,最好盡量使用一些具體的語言來說明。反之,模糊的字眼則是會讓人比較有想像的空間,通常適合用來描繪遠大的目標。

這讓我想到許多組織的願景,都會用比較模糊的字眼,但如果要擬定近期的目標,通常會訂出比較明確的指標。例如北榮的願景是「全民就醫首選醫院,國際一流醫學中心」,就是用比較宏觀的文字,來打造出願景。而院內的管理,則是透過一個個的指標來進行追蹤。


後記

我自己雖然在溝通上不算差勁,但對我這種 I 人來說,有時候仍然覺得,跨組織的溝通協作,還是會消耗不少的精力。然而畢竟醫療是靠團隊的合作,溝通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如何在和別人溝通時,可以花更少心力,達到更有效率的成果,對我來說是很受用的。

蠻推薦這本〈如何讓人聽你的〉,書中有不少技巧以及實例,可以讓人了解與別人溝通時,該如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相關貼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