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腦的預測模式
我們的大腦,會自動的蒐集現有的資訊,並對未來做出預測,這是為了我們生存所需。
例如,我們看到一顆球朝我們飛過來,我們會預測它直線飛行的路徑,並判斷是不是會打到我們,進而決定我們要不要閃躲。
然而,真的所有的事情,都會沿著直線的方向發展嗎?
直線型直覺偏誤
在〈真確〉一書中提到,假定狀況會沿著直線發展,是一個常見的直覺。然而,這個直覺很有可能是錯的。例如,人口的成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十八世紀以前,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都相對平緩,然而到十八世紀後,總人口倍增的時間漸漸縮短,從每 500 年加倍,到每 300 年加倍,到了二十世紀,過了 40 年,人口就從 30 億增長到 60 億。然而,隨著人口增長速率漸漸下降,未來人口數可能逐漸趨於穩定,甚至可能反而下降。
醫學中的直線直覺偏誤
在醫學當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小孩的生長曲線。新生兒在出生之後到四個月左右,體重會快速增長,幾乎達到出生體重的兩倍。然而,在這之後,生長速度就會減緩,小孩在這時常常也會減少需要的喝奶量。但許多的家長反而會擔心是因為喝的奶量減少,導致生長速度下降,進而導致許多不必要的壓力。
將這個概念更加延伸,其實連在兩個點中間的,也未必是一條直線。例如我們在感染病人時常抽發炎指數(C reactive protein,CRP),這是協助我們判斷病人感染發炎狀況的一個輔助指標,但並非絕對。在臨床上,很常看到病人的臨床症狀改善,但我們第二次抽的發炎指數卻比第一次抽的時候還高的情形,這時就會對我們臨床的判斷造成混淆。不過,第二次的發炎指數比較高,就代表他正在「上升中嗎?」,有沒有可能是它已經過了高點,正在下降中,但目前仍然比一開始的指數還高呢?
後記
直線型直覺,是我們大腦內很容易出現的一種直覺。然而,在現今越趨複雜的社會當中,很多時候兩點之間的,不一定是直線,可能是曲線或者是其他更沒有規則的線條。而未來的發展,也不一定會依照著目前的趨勢直線進行下去。
因此,無論是臨床上的判斷,或者是針對其他問題的分析,我們都要盡量避免直覺地認為,事情就是直線型的發展,而是要納入更多不同的因子來綜合考量,並且納入更多的可能性。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對於情況的誤判,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醫師職涯系列文章
【學習篇】臨床學習的技巧:從學習理論出發
【職涯篇】選科怎麼選?關於職涯,可以參考的思維模式
【職涯篇】米德人物誌訪談:哈佛醫學教育的思辨與激盪收聽筆記
【心態篇】其實你沒有那麼差:關於冒牌者症候群
【心態篇】如何面對焦慮
【工作篇】專業也必備的話語權
【工作篇】年輕工作者必修的六項技能-上:時間管理、專案管理、Excel
【應用篇】你學的不只是看病,更是解決問題的方法-1:從事實到行動
【應用篇】你學的不只是看病,更是解決問題的方法-2:系統思考
【應用篇】你學的不只是看病,更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 3:重組問題框架
【應用篇】你學的不只是看病,更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 4:關於直線型直覺偏誤